独负萧闲野水滨,高天漠漠糁珠尘。
清歌忽动林间鸟,缟袂相逢梦里人。
诗觅野桥真耐冷,酒寒山店不宜春。
水云南下难为寄,塞上应怜物候新。
梅花七首次朱元晦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花七首次朱元晦韵》是一首具有深刻意境和独特韵味的清词,出自清代曹家达之手,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诗歌原文
- “百花头上冠华年,濯濯风姿照水妍。晴蕊鲜明迎晓日,霜林翳暧养春烟。芳心盈掬难为赠,傲骨从来不受怜。名画难求崇嗣本,未应嗤点及流传。”
-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坚韧、高洁的品质,以及诗人对这种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 诗歌赏析
- 在这首诗中,梅花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描绘梅花的风姿和香气,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美好品质的崇敬和向往。
- 诗中的“傲骨从来不受怜”一句,更是将梅花的高洁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美丽。
-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梅花盛开的美景之中。
- 创作背景
- 曹家达作为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广受欢迎,其诗词创作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地位。
- 此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可能与作者晚年有关,这一时期的曹家达可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梅花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 文化影响
- 《梅花七首次朱元晦韵》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作品都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所借鉴。
- 诗中的梅花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经常被用于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以表达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梅花七首次朱元晦韵》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词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爱文学、欣赏美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