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性道人

觅得君家肘后方,年来旧业转荒唐。
鷾鸸巢后花应暮,鶗鴂鸣时草不芳。
北望尾闾求海若,东游心事托云将。
星河案户清秋夜,重对先生欢一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性道人》是诗人曹家达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曹家达不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展示了诗人自身的境遇与心境变化。以下是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 觅得君家肘后方,年来旧业转荒唐。
  • 鷾鸸巢后花应暮,鶗鴂鸣时草不芳。
  • 北望尾闾求海若,东游心事托云将。
  • 星河案户清秋夜,重对先生欢一觞。
  1. 作者介绍
  • 曹家达(1867~1938),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晚号拙巢,江苏江阴人,早年习儒,兼及诗文,光绪乙未年(1895)就学于南菁书院,有“诗文大家”之誉。光绪壬寅年(1902)中举人。光绪甲辰年(1904)废科举,乃致力于医,对《伤寒》《金匮》尤有研究。
  1. 主题内容
  • 怀旧与感慨:诗中的“觅得君家肘后方”,可能寓意着与朋友重逢时的珍贵回忆;“年来旧业转荒唐”,则表达了随着岁月变迁,曾经的事业或生活状态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晰可期。
  • 自然景象的描绘:“鷾鸸巢后花应暮,鶗鴂鸣时草不芳”利用自然界的变化来映射人生的无常和内心的落寞。
  • 寻求精神寄托:“北望尾闾求海若”,可能指的是向更高的精神世界或理想的追求;而“东游心事托云将”,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愿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寄怀性道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内心世界的作品,也是诗人曹家达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才情与情感波动,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秩序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