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寿坡词

眉山秀拔,想公灵应与,山同不朽。山外梅花梅外雪,正是春催三九。重辩瑶情,斜传瑰句,引起台莱祝。习成风尚,只今犹在人口。
翁毕觞咏而还,我来糜介,亦步人尘后。玉版笋肥鸡粥美,更以水仙为侑。心爇瓣香,图悬笠屐,肸能通否。待春强半,还为同叔称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江东去·寿坡词》是中国清代诗人张慎仪创作的一首词,全名为“大江东去·寿坡词”,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词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宋代柳永和苏轼的豪放派风格,还在内容上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具体介绍这首词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张慎仪(1846-1921),字淑威,号薆园,成都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诗人。他除了创作了《大江东去·寿坡词》外,还著有《续方言新校补》、《方言别录》、《蜀方言》等著作。
  • 文学贡献:张慎仪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广泛好评,他的诗词作品被后世传诵,成为文人雅士喜爱的读物。
  1. 诗词原文
  • 首句赏析:“眉山秀拔,想公灵应与,山同不朽。”这句诗通过描绘眉山的自然景色和山峦的永恒,表达了对友人坚贞不屈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暗喻了作者本人的志向与追求。
  • 下句赏析:“山外梅花梅外雪,正是春催三九。”此句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梅花盛开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同时,“春催三九”也寓意着朋友虽已离去,但对友情的期待却依然如春天般温暖。
  • 结句赏析:“重辩瑶情,斜传瑰句,引起台莱祝。”这句话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缅怀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1. 艺术特色
  • 豪放派风格:张慎仪的词作继承了宋代豪放派的遗风,以大气磅礴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这种风格使得《大江东去·寿坡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张慎仪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词作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这种意境深远的艺术手法,使得《大江东去·寿坡词》成为了一首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大江东去·寿坡词》作为张慎仪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豪放的词风以及对自然和友情的独特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研究清朝词学的重要文献,也是后人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