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渡汾关却寄太原音信

长夏阴凉曙色分,山关南去傍横汾。
津临雀鼠常疑雨,岳近蛟龙半作云。
京国衣冠犹绕梦,天涯昆弟惜离群。
息肩早慰高堂望,北顾音书几日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渡汾关却寄太原音信》是清代诗人张九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作者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雨渡汾关却寄太原音信》是清代诗人张九镡于长夏时节创作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传递出浓厚的情感色彩。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此诗:

  1. 诗歌原文
    长夏阴凉曙色分,山关南去傍横汾。
    津临雀鼠常疑雨,岳近蛟龙半作云。
    京国衣冠犹绕梦,天涯昆弟惜离群。
    息肩早慰高堂望,北顾音书几日闻。

  2. 诗歌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描绘:《雨渡汾关却寄太原音信》中的“长夏阴凉曙色分”,描绘了长夏日气带来的凉爽感觉和黎明时分的曙光。这种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期待。
  • 人物情感表达:诗中“津临雀鼠常疑雨”与“岳近蛟龙半作云”两句,运用拟人化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远行亲人的牵挂与担忧。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
  • 家乡与亲情思念:诗中的“京国衣冠犹绕梦,天涯昆弟惜离群”两句,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深情思念。这种对亲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家庭观念。
  • 归乡愿望:“息肩早慰高堂望,北顾音书几日闻”反映了诗人迫切希望早日归乡的心情。这里的“高堂”代指母亲,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和孝顺。
  1. 诗歌风格特点
  • 严谨的结构:全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规整而不失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特征。这种结构上的严谨,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完整,也让内容更加深刻。
  • 丰富的意象: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观作为诗歌的意象载体,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复杂的情感。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深情的表达:诗歌通过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这种深情的表达,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成为了情感的流露和心灵的交流。

《雨渡汾关却寄太原音信》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严谨的结构特点,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能。这首诗不仅是清朝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