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 史馆秋蓼

旧家池馆栽无地,一角墙东。画出霜容。澹到秋心不许红。
夕阳着意相怜藉,媚尽西风。蝶梦烟空。明日登楼送塞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尔田的词作《采桑子·史馆秋蓼》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文化意蕴的作品。此词通过描绘旧家池馆的景象和晚秋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过往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所感受到的苦闷与无奈。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词:

  1. 创作背景:张尔田是清末近现代初的一位学者,他在入清史馆任纂修期间,历经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多舛,张尔田身处其中,感受尤深。他不仅精于史学,工于诗词,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他的词作往往能够体现出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2. 诗词原文
    旧家池馆栽无地,一角墙东画出霜容。澹到秋心不许红。
    夕阳著意相怜藉,媚尽西风。蝶梦烟空,明日登楼送塞鸿。

  3. 诗词赏析:《采桑子·史馆秋蓼》以淡雅而含蓄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古色古香的画面。词中“旧家池馆栽无地”,描绘了昔日繁华之地今已荒芜的情景,“一角墙东画出霜容”则细腻地表现了墙角处残存的一抹冷色,如同时间的痕迹。“澹到秋心不许红”,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不愿为浮华所动,保持内心的宁静。“夕阳著意相怜藉”,则通过夕阳的温暖与西风的萧瑟形成对比,展现出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结尾的“明日登楼送塞鸿”则流露出一种离别的忧伤,预示着诗人即将离开此地,去往更远大的地方。整体上,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过往历史的深刻记忆以及对现实的复杂情感。

  4. 文化意义:《采桑子·史馆秋蓼》不仅是张尔田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反思和文化传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常常需要面对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选择,这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张尔田试图寻找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态度。

张尔田的《采桑子·史馆秋蓼》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珍视,也展示了其作为文人的责任和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