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莘耕大令

投笔竟何事,枕戈徒尔为。
病多成我懒,才薄畏人知。
峭石有奇气,寒花无媚姿。
只应返林谷,饮酒和陶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杨莘耕大令》是清代文学家张岳龄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清朝时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诗歌内容
  • 《答杨莘耕大令》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投笔竟何事,枕戈徒尔为”,展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病多成我懒,才薄畏人知”反映了诗人在病痛和才华不足的双重压力下,感到身心疲惫。
  • “峭石有奇气,寒花无媚姿”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和内心的宁静。
  • 最后两句“祇应返林谷,饮酒和陶诗”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1. 诗人生平
  • 张岳龄,字子高,号南屏,江苏苏州人。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与袁枚、洪亮吉并称为清代三大词人。
  • 张岳龄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文学价值
  • 《答杨莘耕大令》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张岳龄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非凡才华。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更揭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答杨莘耕大令》不仅是张岳龄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张岳龄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和深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