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装古服气纵横,抗手韩苏与并行。
语杂诙谐仍兀傲,事多怅触总和平。
笔花开处生光焰,道味浓时露性情。
我是邯郸初学步,惭将蛙响答莺鸣。
题王慰三明经古今体诗集
介绍
《题王慰三明经古今体诗集》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王生慰,字子远,钱塘人。万历庚寅进士,选授行人,历官南京国子祭酒。有《明经》、《古今体》、《诗薮》各若干卷,皆行于世。
此集为崇祯庚辰(1640)春三月所作,时年五十三岁。集中所载诗作,以歌咏山水风物为主,兼及赠答、纪游、抒怀诸类。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清丽俊逸。如《登虎丘山望海》,写登临所见之景:“云涛吞吐势何雄,一望沧溟接碧空。天外青山浮晓日,画图犹自得奇工”。诗人登上虎丘山巅,放眼望去,只见滚滚云涛吞吐翻腾,浩茫的大海直伸天际,碧蓝的天空与海水连在一起。那苍翠的山峦在旭日的照耀下显得分外秀丽,仿佛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图。诗人不禁赞叹道:“天外青山浮晓日,画图犹自得奇工”。
其二,清新自然。《题西湖小筑》:“湖上人家竹隐扉,柳边疏影水浮衣。”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西湖景色:湖畔小筑掩映在竹林之中,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诗人用“竹隐扉”“柳边疏影”等词语,将小筑的幽静之美和湖光山色之胜,生动地勾勒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美丽的人间仙境。
其三,寄情山水。诗人在诗中往往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通过对山水风物的吟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题苏州拙政园》:“池馆深藏绿树阴,园林高入白云岑。谁知此地偏宜月?只许山人夜夜吟。”诗人赞美苏州拙政园的美景,认为它深藏在茂密的绿树之中,园林的高耸入云,恰似白云之上。他感叹道:“谁知此地偏宜月?只许山人夜夜吟”,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张岱的《题王慰三明经古今体诗集》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的介绍如下:
背景介绍:张岱(1597-1689),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南直隶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他是明朝末年的文学家、书画家,与文震亨、徐渭、陶庵(汤显祖)、李流芳并称为“江南四才子”。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生平:张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他考中进士,担任官职,但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最终选择辞官归乡。在归乡后,张岱开始潜心研究文学、书画等艺术领域。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了他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慨思考。
艺术特色:张岱的《题王慰三明经古今体诗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在形式上,这部作品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首诗仅有二十八个字,简洁明了,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其次,在内容上,张岱的诗歌多以山水风光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此外,他还注重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例如,他在诗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最后,在风格上,张岱的诗歌既有豪放奔放的一面,也有细腻婉约的风格。他的诗歌既有激昂澎湃的情感表达,又有深沉内敛的思想探讨。这种多元化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