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题壁

江天一览慰相思,十八年来鬓似丝。
料得山灵犹识我,今朝绝顶又题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山寺题壁》是清代诗人陈廷敬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诗歌内容
  • 首联:“乞食何妨靖节贤,残年一饱便欣然。”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赞美,认为即使是以乞讨为生,也不失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能心满意足地生活下去。
  • 颔联:“解嘲肯信坡公语,却诉江神为买田。”
    这句诗通过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公)的典故,表示诗人对世俗的不解和对自由的向往,希望能够像古人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 颈联:“解嘲肯信坡公语,却诉江神为买田。”
    这里的“解嘲”指的是诗人对世俗的讽刺和嘲笑,而“诉江神”则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陈廷敬(1635年-1711年),字子端,一字说岩,号午亭,清朝政治家、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初年的动荡时期,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文渊阁大学士等,深受康熙帝的信任和赏识。
  • 文学成就:陈廷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广泛传颂。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通过对陶渊明和白居易两位古代文人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的不屑一顾的态度。同时,诗歌的形式也极具特色,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更加和谐,情感表达也更加丰富。
  1. 历史影响
  • 社会反响:此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清朝初年士人的精神风貌。许多后人在阅读此诗后,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高远志向。
  • 后世评价:后世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认为它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认为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创新性,在内容上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金山寺题壁》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