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台呈襄阳诸公

楚郡蟠江腹,危楼逼太清。
窗通高鸟过,槛俯白云生。
帝子留文字,群公列治平。
我来戎马际,登眺独含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昭明台呈襄阳诸公》是明末清初诗人张盖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情况:

  1. 诗歌原文:《昭明台呈襄阳诸公》是一首描绘诗人对襄阳地区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的深刻感受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楚地山川之美和历史人物的文化影响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张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2. 作者介绍:张盖,字覆舆,一字命士,号箬庵。他是明末清初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书法家。尽管在战乱中遭受了极大的生活打击,张盖却以坚韧的态度坚持创作,最终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3. 作品赏析:张盖的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楚地的山水美景和文化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感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更深入到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观。
  4. 历史影响:张盖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怀,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张盖的《昭明台呈襄阳诸公》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象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的精神追求,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