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涨后诗

祝融挥鞭烧下土,五月炎蒸苦无雨。
高田龟坼低田焦,塞口黄尘杂沙卤。
风师入海驱群龙,倒卷溟渤扬高淙。
海滨赤子葬鱼腹,数里不见桑麻踪。
皋壤无忧老农喜,沟港平添一篙水。
不将泛滥愁天公,但愿潮痕镇如此。
水车轣辘争喧豗,渴蛟饮涧银泉回。
平田渺渺乱蛙蝈,顿觉青翠纷成堆。
今年秧多不怕旱,分种何妨过夏半。
但教十日雨一来,会见田禾高没岸。
犁锄袯襫争成群,担酒饷肉何纷纷。
不愁潮退水痕落,海中还起炮车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涨后诗》是清代张毛健的作品。 这首诗描绘了海潮上涨后的农田景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张毛健是清代的一位文学家。
  • 他的生活年代与《海涨后诗》的创作时间相吻合。
  1. 诗歌原文
  • 祝融挥鞭烧下土,五月炎蒸苦无雨。
  • 描述了祝融神的形象以及他在炎炎烈日下挥动着鞭子烧毁土地,导致五月酷热异常,农田干裂。
  • 高田龟坼低田焦。
  • 形象地描绘了高地和低地因受热不同而产生的差别,即高地被烤裂,低地焦枯。
  • 塞口黄尘杂沙卤。
  • 表达了沿海地区因为海水倒灌而带来的泥沙混杂的景象,环境恶劣。
  • 风师入海驱群龙,倒卷溟渤扬高淙。
  • 风神掌管海洋,在风暴中驱使巨龙翻腾,海浪翻滚。
  1. 作品赏析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于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 诗中的用词精准,形象生动,如“龟坼”、“焦”等字眼,都极具表现力。
  1. 写作背景
  • 《海涨后诗》的创作背景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能是由于海潮异常导致的农业生产受损。
  •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海涨后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它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张毛健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自然灾害与社会现实交织的历史瞬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