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姊槎云

憔悴与心伤,无言祇断肠。
泪从今夜尽,别是此番长。
沧海浑难问,泉台不可将。
芳魂心杳杳,何日更同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姊槎云》是清代诗人张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姐姐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伤。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字号生平:张昂,字玉霄,钱塘人,他的诗作中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 家庭与情感:张昂的妻子昊妹,洪文蔚室,两人之间的感情深厚,这也为张昂的诗歌增添了一份柔情。张昂的情感世界丰富,能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1. 诗歌原文
  • 首句赏析:“憔悴与心伤,无言祇断肠。”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因思念亲人而产生的憔悴和内心的痛苦,无声的悲伤更是触动人心。
  • 第二句赏析:“泪从今夜尽,别是此番长。”诗人表达了自己夜以继日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姐姐未来的担忧与不安。
  • 第三四句赏析:“沧海浑难问,泉台不可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界限和天堂的困惑,也反映了他对逝去姐姐的深切怀念。
  1. 诗歌主题与象征意义
  • 生死与离别:通过“沧海浑难问,泉台不可将”等句子,诗人展现了对于生死界限的迷茫和对逝去之人的无尽思念。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
  1. 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
  • 时代背景:《悼姊槎云》创作于清代,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但文人仍能通过诗歌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出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艺术成就:张昂的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悼姊槎云》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反映了清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个人情感的深度,这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