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杂咏

宝炬金莲照地光,山云犹自想衣裳。
念奴憔悴龟年老,谁与诗人吊夜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骊山杂咏》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作品,集中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骊山杂咏 其二》
    宝炬金莲照地光,山云犹自想衣裳。念奴憔悴龟年老,谁与诗人吊夜郎?

  2. 词句解析

  • “宝炬金莲照地光”:形容骊山上的灯光如金莲般灿烂,照耀着大地。
  • “山云犹自想衣裳”:描述山中的云雾仿佛在想象自己身着华丽的衣裳。
  • “念奴憔悴龟年老”:借用唐代乐伎念奴和龟年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 “谁与诗人吊夜郎”:暗示诗人孤独地生活在异乡,无人理解其心绪。
  1.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问陶在乾隆年间所作,那时的他已是一位进士,但仕途并不顺遂,晚年更是流落到了外地。这种生活经历使得他在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孤寂和哀愁。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张问陶擅长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他的诗中,山、云、泉、花等自然元素常常被用来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
  • 借古喻今:通过对古代人物的引用(如念奴、龟年),张问陶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语言优美:他的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乏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
  1. 赏析与评论
  • 张问陶的《骊山杂咏》不仅仅是对骊山景色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他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 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诗句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感,体会到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

《骊山杂咏》不仅展现了张问陶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