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十二月六日与亥白兄携酒游凌云山

脚踏凌云峰,手摩大佛顶。大佛缩项向西笑,公等观世真平等。
是时水涸江水间,一山浓翠浮波间。古洞轰轰答人语,悬崖奇木根如环。
倾耳附石壁,风浪声潺潺。大笑如游海门国,眼前只少松寥山。
兴到亲提一壶酒,兄酬弟劝环山走。酒肉淋漓过戒坛,寺僧扪舌如狗馋。
开山凿险谁之功,后有韦皋前海通。一心爱人如爱佛,挥金剜眼皆英雄。
我辈来游直游戏,姓名何必留天地。碑版零星碎欲无,千年生死真容易。
却对山泉怜浩劫,泉清恐有蛟龙蛰。人外寻诗呼白云,石根温酒攒红叶。
荒祠四面青山青,大苏独坐愁零丁。我拉遗像欲飞去,旁人指点疑仙灵。
不封万户侯,不识韩荆州。停舟聊痛饮,醉中并忘凌云游。
隔江遥问汉嘉守,此游颇胜东坡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子十二月六日与亥白兄携酒游凌云山》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还体现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创作背景方面,张问陶于壬子年即清嘉庆六年的十二月一日,与友人亥白兄共游了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附近的凌云山。此次游览,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交流。诗中“脚踏凌云峰,手摩大佛顶”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登山途中的壮丽景色及其给诗人带来的震撼感受。通过这样的自然体验,作者得以抒发内心的情感,也使得诗歌本身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魅力。

在文学价值方面,《壬子十二月六日与亥白兄携酒游凌云山》作为张问陶的经典之作,其艺术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如“大佛缩项向西笑”,既表达了作者对大佛的虔诚敬意,也反映了他对世间万物平等观念的领悟。其次,诗歌的结构严谨,通过对凌云山的自然景观进行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能力。最后,此诗不仅在形式上符合古典诗歌的规范,还在内容上传达了作者对于友情、自然的感悟和追求,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壬子十二月六日与亥白兄携酒游凌云山》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不仅在文学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情趣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