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先兄二首

十年空怅望,泪眼不曾晴。
盈尺梧桐树,秋来已作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先兄二首》是清代诗人张珊英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哀愁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兄长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张珊英:他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忆先兄二首》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显示了他的文学才华。
  1. 原文内容
  • 秋风摇碧草,寒雁数声悲:描绘了深秋时节,风摇动着碧绿的草地,远处传来几声寒冷的雁鸣,传达出一种凄凉感。
  • 不忍登高望,凭栏双泪垂:表达了诗人无法忍受内心的悲伤,以至于不敢面对高处,只能依靠栏杆,任由泪水滑落。
  1. 整体翻译
  • 《忆先兄二首》是张珊英对过去的回忆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他心中无尽的哀伤。
  1. 词句注释
  • :秋天,指季节。
  • 碧草:绿色的草地,通常指田野或山野。
  • 寒雁:寒冷中飞行的大雁,常象征离别和孤独。
  • 数声悲:多次发出声音,带有悲伤之意。
  • 登高望:登上高处远望,常用来形容因思念而不愿面对现实。
  • 凭栏双泪垂:倚靠在栏杆上,两行泪水流下,表现出内心的悲痛。
  1. 白话译文
  •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哀思和无法释怀的怀念。
  1. 创作背景
  • 该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失去了自己的兄长。在那个动荡的时期背景下,诗人的心境和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名家点评
  • 这首诗被多位学者和评论家所提及,他们认为张珊英通过这首诗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1. 轶事典故
  •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段轶事。据说张珊英曾在一次宴会上朗诵这首诗给在场的朋友听,他的朗诵感动了许多听众,使大家深受感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首诗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张珊英的《忆先兄二首》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才华和情感深度,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氛围。对于读者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