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滞都下日久时有唱酬

李谢王袁宿草萋,区区风雅亦陵夷。
薛能自忖无功业,不耻粗官好说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滞都下日久时有唱酬》是清代著名诗人张之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张之洞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一种态度与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张之洞,字香涛,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号抱冰,被后人称为“清末中兴名臣”,他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其深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2. 诗词原文:《留滞都下日久时有唱酬》原文如下:李谢王袁宿草萋,区区风雅亦陵夷。薛能自忖无功业,不耻粗官好说诗。

  3. 诗句解析

  • 李谢王袁:这一句可能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文人群体,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才华与成就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 宿草萋:这里形容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历史的变迁,暗示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沉思。
  • 区区风雅:表达了对传统文人文化价值的肯定,同时也隐含了对现代文化的忧虑或反思。
  • 不耻粗官: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即使身处低微职位,仍能保持文人的风骨和才情。
  • 好说诗:反映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即使在一个重视实用主义的年代,他也不忘抒发自己的文学情怀。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值清朝晚期,国力衰微,内忧外患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之洞的政治态度和文学创作都反映出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和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 文学价值
  • 《留滞都下日久时有唱酬》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坚持自我,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到表达自我的方式。
  1. 艺术特色
  • 该诗语言简洁,意象鲜明,充满了哲理性和时代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留滞都下日久时有唱酬》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一位文人的坚守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