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台行赠任丘边云航

啸台低,吹台高,台下瓦砾生黄蒿。登台吊古逢吾曹,故人谁欤今边韶。
大梁本是霸王地,至今白沙三丈没城壕。五季如风青城虏,惟有信陵死不腐。
中原荡荡不自立,金戈蹂践徒辛苦。当年汴水入泗流,清明上河尚可游。
南下朱仙四十里,大车辚辚,小车辘辘,彻夜无时休。
一自河决汴流断,中州贫索来寇乱。锦衣甘食皆河兵,那有健儿习征战。
君来蔡州营,我去宋州城。宋蔡相望列三帅,千群边马仍横行。
尔我少年容易老,王粲从军欢情少。饮我酒,为君歌,金梁水月吹酒波。
试看战骨白,岂惜朱颜酡。抱关侠士不可见,只有宪王乐府堪吟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吹台行赠任丘边云航》是清代诗人张之洞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张之洞,字香涛,又号壶公、无竞居士等,晚号抱冰,是清朝时期的直隶南皮人。他少时工于词章,同治二年中进士,光绪初年擢升为司业,迁洗马。
  • 文学成就:张之洞在文学上亦有建树,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吹台行赠任丘边云航》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词原文
  • 诗句内容:“啸台低,吹台高,台下瓦砾生黄蒿。登台吊古逢吾曹,故人谁欤今边韶。”此句描述了一座古老的建筑,其中啸台较低,而吹台相对较高。台下杂草丛生,显得凄凉。登台之后,作者感慨万千,怀念着过去的战友和同僚。“大梁本是霸王地,至今白沙三丈没城壕。”这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暗示着曾经繁华一时的大梁,如今只剩下了白沙三丈未被挖掘出的城壕。
  • 诗意赏析: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建筑的描写以及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通过对比现在的荒凉与过去的繁荣,诗人传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诗中的“大梁”、“霸王地”以及“汴水”等词汇,都透露出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些元素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著名战役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 历史影响:《吹台行赠任丘边云航》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诗中的“啸台低,吹台高”,使用高低起伏的自然意象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台下瓦砾生黄蒿”则用荒芜的景象象征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述以及对往昔战友的怀念,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不舍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忧虑。

张之洞的《吹台行赠任丘边云航》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