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玉阶初度

寒催残蜡放梅时。年华今又度、鬓先知。故园何日是归期。春晖无寸报、负恩私。
已看江海羽书稀。嘉平新酿熟、放杯迟。灯前争奏玉参差。莫论人世上、是谁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朝玉阶·初度》是明代诗人梁清标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梁清标,字玉立,号棠村,又号苍岩子、蕉林居士等,出生于1620年,逝世于1691年。他是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出身官宦家庭。
  • 梁清标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进士,后成为庶吉士。他的作品多涉及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这些主题在《朝玉阶·初度》中得到了体现。
  1. 诗歌原文
    寒催残蜡放梅时。
    年华今又度、鬓先知。
    故园何日是归期。
    春晖无寸报、负恩私。
    已看江海羽书稀。
    嘉平新酿熟、放杯迟。
    灯前争奏玉参差。
    莫论人世上、是谁痴。

  2. 作品赏析

  • 《朝玉阶·初度》通过描绘梅花开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更迭的感慨。“寒催残蜡放梅时”一句,以季节变化作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诗中的“年华今又度、鬓先知”反映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无奈感,以及对自己鬓角斑白的深刻认识。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和对自身老去的无奈接受。
  • 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时,诗人写道:“已看江海羽书稀”,表达了一种对远方亲人、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孤独之感。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关切,也反映出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 “嘉平新酿熟、放杯迟”则描绘了宴会上的温馨场景,虽然环境优雅,但诗人的心情却显得有些沉闷。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中的情感冲突,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最后,“灯前争奏玉参差。莫论人世上、是谁痴”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的厌倦和超然物外的心态。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诗人试图超越世俗的纷扰,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宁静。
  1. 写作背景
  • 《朝玉阶·初度》的创作背景较为复杂,既有其个人经历的影响,也有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映。据资料显示,梁清标在创作此词时正值其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这种背景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时光和故乡的深刻感悟。
  1. 艺术特色
  •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上。词中的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都十分巧妙,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现实又超越的氛围,使整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朝玉阶·初度》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它记录了明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首词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方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朝玉阶·初度》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