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又惊斟岁酒。世事浮云空白首。庭前历落拥冰霜,江头寂寞舒梅柳。东风何太陡。京尘虚负渔樵耦。剪灯红且倾柏叶,莫问经纶手。
六街爆竹喧阗久。轻暖轻寒门闭后。丽谯已听漏声频,绮窗赋得椒花否。春光来户牖。明朝可保朱颜旧。谢东君,一年尽也,此夕拼相守。
归朝欢除夕
介绍
《归朝欢·除夕》是明朝梁清标的作品。
梁清标,这位明朝的文学家,以其丰富的文学成就被后人所称颂。《归朝欢·除夕》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通过对该诗的分析,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韵味和意境,还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在探讨《归朝欢·除夕》时,首先要了解的是作品的背景信息。此诗作于明朝,一个文化与经济均极为繁荣的时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普遍追求功名利禄,同时也不忘吟诗作赋,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梁清标的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通过描绘京城中的冬日景象和除夕之夜的热闹气氛,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
进一步地分析《归朝欢·除夕》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诗的开始部分“帝里又惊斟岁酒”便透露出节日的氛围。紧接着的“世事浮云空白首”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无奈。接着,“庭前历落拥冰霜,江头寂寞舒梅柳”则描绘了冬日里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最后两句“东风何太陡,京尘虚负渔樵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细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从文学手法上看,《归朝欢·除夕》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庭前历落拥冰霜,江头寂寞舒梅柳”利用了季节变化和自然环境中的景物来隐喻人生或政治上的失意与孤独。此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春风比作“东风何太陡”,将京尘比作“虚负渔樵耦”,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归朝欢·除夕》不仅是梁清标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明末清初诗歌史上的重要作品。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在今天,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学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研究《归朝欢·除夕》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明朝的文化背景,也能启发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平和与诗意的心。
《归朝欢·除夕》不仅是梁清标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明朝乃至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深入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现代社会挑战时的精神力量和美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