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七月十五日夜泊沧州看月

鳌背西风蓬岛客,扁舟来看长芦月。
海霞销尽暮天高,万里秋光铺玉雪。
静浪初惊琼塔浦,浑波亦作冰壶洁。
樯镫岸火两微茫,烟笛风讴共清绝。
我从抱病红梨馆,屈指清蟾几圆缺。
三年江海未归心,今宵合共灵娥说。
白蕉两袖太凄冷,绿蚁一樽相映热。
夜深凉水浸般窗,梦绕仙人白银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闰七月十五日夜泊沧州看月》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闰七月十五夜泊沧州时观赏明月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一轮明亮的圆月从海上升起,照亮了远方的天涯。这两句不仅描写了明月的美丽,更表现了人们对远方亲人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他写道:“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在这寂静的夜晚,人们往往容易产生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诗人用“情人”一词来形容自己的感情,表达了他与远方亲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而“竟夕起相思”,则描绘了他在月光下彻夜难眠的情景。诗人感叹道:“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他感到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月色,也更加珍惜与亲人朋友们相处的时光。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他不知道这轮明月究竟会为谁停留,只看到长江水不断向东流去,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闰七月十五日夜泊沧州看月》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明月和长江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