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长昼得馀闲,步出郊原未掩关。
曲涧绿阴人汲水,半林红日鸟还山。
境由心静多成趣,诗为清真未肯删。
茅屋几家欢父老,从知化雨早来颁。
初夏南郊晚眺用洛翘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夏南郊晚眺用洛翘韵》是清代诗人许传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许传霈,字子醴,号竹雨、慕园,上虞人,正绶(1795-1861)之子。他是一位工于篆隶二体书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为世人所珍。除了书法,许传霈还具有极高的孝心,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移家海宁,并在二十二年(1896年)辅佐修撰州志,但未及半途便因病去世。
诗句原文:
读书长昼得馀閒,步出郊原未掩关。
曲涧绿阴人汲水,半林红日鸟还山。
境由心静多成趣,诗为清真未肯删。
茅屋几家欢父老,从知化雨早来颁。诗歌赏析:《初夏南郊晚眺用洛翘韵》是一首描绘夏日南郊风光的诗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南郊漫步时所见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感受。首联“读书长昼得馀閒,步出郊原未掩关”描绘了诗人在漫长的白日里阅读书籍,然后走出郊外,没有关闭门扉。这一动作展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颔联“曲涧绿阴人汲水,半林红日鸟还山”则进一步描绘了南郊的自然景色:一条弯曲的小溪边,绿荫环绕;半山腰上,夕阳西下,鸟儿归巢。颈联“境由心静多成趣,诗为清真未肯删”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当心境宁静时,一切自然景物都显得格外美好;而诗人创作的诗歌则是清新自然的,不愿意被修改。尾联“茅屋几家欢父老,从知化雨早来颁”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居民生活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享受到及时降临的恩泽。
《初夏南郊晚眺用洛翘韵》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的风雅情趣。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