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复师竹赠诗

兵火流离不计年,相逢端赖有情天。
消愁满引琼酥酒,话旧还亨石乳泉。
庭长芝兰皆挺秀,门盈桃李倍鲜妍。
偶时登眺来双岘,依样归云断复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复师竹赠诗是陈曾寿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基本资料:陈曾寿,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他不仅在清朝末年积极参与政治改革,还在上海等地鬻画自给,晚年侨居上海。
  • 文学贡献:陈曾寿是晚清时期著名的诗人,著有《苍虬阁诗》、《旧月簃词》等作品,其诗作以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著称。《次韵复师竹赠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原文内容:《次韵复师竹赠诗》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全诗如下:“兵火流离不计年,相逢端赖有情天。消愁满引琼酥酒,话旧还亨石乳泉”。这四句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战乱年代重逢的场景。
  • 诗意解析:诗中“兵火流离不计年”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所经历的岁月变迁,但依然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相逢端赖有情天”则体现了诗人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真挚的情感也能跨越障碍,让重逢变得更加珍贵。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友情的向往。诗中的“庭长芝兰皆挺秀,门盈桃李倍鲜妍”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庭院景象,象征着和谐与美好。
  • 语言风格:陈曾寿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消愁满引琼酥酒,话旧还亨石乳泉”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饮酒时的闲适与愉悦,又巧妙地运用了“石乳泉”这一意象,增添了诗作的艺术深度。
  1. 主题思想
  • 友情珍重: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与友人能在乱世中找到彼此,这种难得的情谊更显得弥足珍贵。
  • 自然和谐:诗中的庭院景象不仅是对友情的回忆,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和谐之美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烦恼、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作为晚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次韵复师竹赠诗》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 艺术传承:陈曾寿的诗歌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这种深情厚谊与高远意境的追求,成为后来文人墨客学习的典范,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次韵复师竹赠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的深厚底蕴。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人性真谛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