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第一磨崖奇,古今第一小篆师。嵯峨文字压钟隶,伯生曾跋曹丕碑。
又一伯生生苦晚,汲古动我深长差咨。廿九字石毁复得,七十余载神护持。
岱史纵迷北平许,具名犹备去疾斯。夜虹熊熊玉女池,风雨离合元君祠。
残星镇地作光怪,渍溜裂石无差虒。飘然片纸远飞到,挂壁隐隐森鳞而,如麟一角凤一羽。
已冠石墨千圆骊。申屠徐郑并敛手,何况汝刻之罘遗。
我生五岳未涉一,远梦直蹑鹅峰陲。安能三日坐卧对,更胝右手精毡椎。
墨缘漫托刘斯立,眼福敢比江邻几。先向蒋侯乞拓本,岱云冉冉来棼楣。
苏斋观岱顶秦篆新剔十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斋观岱顶秦篆新剔十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诗人登山远眺,观赏泰山之巅的景色及刻于石壁的篆书文字后的感受。查慎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查慎行(1650-1726),字悔余,号他山,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文人。他一生著作颇丰,尤以诗歌、骈文见长。他的诗词作品大多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脱俗。在文学创作上,查慎行注重继承和发展前人的优秀传统,尤其受到宋代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等影响较大。同时,他也注重创新,力求在传统文学形式的基础上展现新的风貌。
《苏斋观岱顶秦篆新剔十字》便是查慎行晚年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之巅的景象以及刻有“秦篆”的石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古人智慧与文化的敬仰之情。诗中“苏斋”指的是诗人自己的书房,“观岱顶”则是指游览泰山的山顶。而“秦篆”则是指刻在泰山之巅岩石上的古篆字迹,这些古篆文字历经千年风雨仍清晰可见,显示出古人对文字艺术的高超造诣。
在诗的最后两句,查慎行用“新剔十字”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些古代文字的重视和珍视。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文化素养的一种提升。查慎行的这一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苏斋观岱顶秦篆新剔十字》作为查慎行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不仅是查慎行个人创作的代表,更是清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