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除夕

拨火围炉坐,今宵漏倍长;
耐寒因守岁,拚醉复添浆。
且喜灯花艳,旋听爆竹忙。
叠笺呵冻笔,春帖写双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沪上除夕》是清末近现代初许南英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当时人们在沪上除夕夜的习俗和情感。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许南英(1855~1917),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春江冷宦。他是一位在台湾及大陆都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2. 作品原文:拨火围炉坐,今宵漏倍长; 耐寒因守岁,拚醉复添浆。且喜灯花艳,旋听爆竹忙。 叠笺呵冻笔,春帖写双行。
  3. 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的传统习俗和氛围。通过“拨火围炉坐”、“耐寒因守岁”等句子,诗人展现了节日的寒冷与热闹交织的景象。诗中的“灯花艳”和“爆竹忙”则传达了新年即将到来时的喜庆气氛。最后两句“叠笺呵冻笔,春帖写双行”则透露出作者在除夕夜晚书写对联或祝福语的场景,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4.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夕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许南英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节日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风俗习惯,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

《沪上除夕》不仅是许南英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