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南门

城阙对官衙,城门地势洼。
水光摇古塔,电气走飞车。
蔀屋鱼鳞叠,沙河燕尾叉。
薰风高树下,鼓吹听鸣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安南门》是诗人许南英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高安南门》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许南英在台南时参与崇正社、浪吟诗社,与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陈望曾等人唱和往来。乙未后,曾于明治四十五年(1912)、大正五年(1916),两度来台。期间与南社、瀛社、桃社、竹社、栎社等诸多诗友往返。民国二年(1913)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建成,林尔嘉广邀诗文同好组「菽庄吟社」,许南英亦常参与盛会。

  2. 诗歌原文:城阙对官衙,城门地势洼。水光摇古塔,电气走飞车。蔀屋鱼鳞叠,沙河燕尾叉。薰风高树下,鼓吹听鸣蛙。

  3. 诗歌赏析:《高安南门》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句中的“城阙对官衙”、“城门地势洼”、“水光摇古塔”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古城的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电气走飞车”、“鼓吹听鸣蛙”则描绘了城市生活的繁华与活力,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

这首诗不仅是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致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