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郑毓臣贰尹

疏狂半是不羁材,命与时违实可哀。
千里见王京北去,一行作吏岭南来!
共谈时事忧心醉,忽听君言笑口开。
「北郭」旧园花未尽,归途应见小春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赠郑毓臣贰尹》是诗人许南英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许南英
  • 生平简介:许南英是一位清代的文人,字幼度,号东园,福建闽县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尤以诗歌成就最为突出。
  • 作品风格:许南英的诗歌创作风格清新俊逸,擅长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关怀。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节选:疏狂半是不羁材,命与时违实可哀。千里见王京北去,一行作吏岭南来!共谈时事忧心醉,忽听君言笑口开。
  • 详细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许南英与友人的对话情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感慨与无奈。其中“疏狂半是不羁材,命与时违实可哀”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命运无常和时代变迁的感慨;而“千里见王京北去,一行作吏岭南来”则描绘了诗人仕途坎坷、远离故土的辛酸历程。最后两句“共谈时事忧心醉,忽听君言笑口开”,则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以及对朋友真诚关心的情感。
  1. 诗歌鉴赏
  • 语言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贴切的词汇,如“疏狂”、“不羁材”、“时事忧心醉”等,这些词汇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 情感丰富: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现实的忧虑和感慨,也有对友人的真挚关怀。这种情感的多样性使得诗歌更加饱满,也更能触动读者的心弦。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反差,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力度。
  • 象征意象:《戏赠郑毓臣贰尹》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它还包含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如“千里见王京北去”中的“王京”可能象征着政治中心或理想之地,而“一行作吏岭南来”则可能暗示着诗人从政之路的艰难曲折。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以及文化的冲突都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 个人经历:许南英的生活和创作也受到了其个人经历的影响。作为清朝末年的文人,他目睹了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苦难,这些体验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
  1. 文化价值
  • 文学价值:《戏赠郑毓臣贰尹》不仅是许南英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为后世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社会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文人的思想情感,这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戏赠郑毓臣贰尹》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欣赏的对象,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