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瞥沧桑十八年,延陵斋馆已云烟!
尚馀青草数弓地,况是黄花九月天!
博雅参观方物贵,清高亲炙主人贤。
儿时我亦频来此,再上高楼独怆然!
晚香楼即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香楼即景》是一首近现代诗人许南英创作的诗,描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晚香楼即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曾经书斋的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无限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许南英,1855-1917年出生在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祖籍揭阳。他曾担任多个职务,包括广东乡试阅卷分校、佛山税关总办、徐闻、阳春、三水等地知县、福建龙溪知事等。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晚香楼即景·一瞥沧桑十八年》是这首诗的名字,它通过“一瞥沧桑十八年”和“尚馀青草数弓地”两句,展现了楼阁的变迁与历史沧桑。诗人用“延陵斋馆已云烟”来表达书斋昔日的辉煌已经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的土地和金黄的秋菊。
诗中还提到了“博雅参观方物贵,清高亲炙主人贤”,这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前辈学者的敬仰。而“儿时我亦频来此,再上高楼独怆然”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许南英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哲理。他的诗歌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晚香楼即景》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诗歌,它不仅是许南英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代表,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