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沈琛笙五日有感原韵

挂冠欲去失归途,混迹烟波作钓徒。
半壁河山光汉土,一家妻子寄官厨。
醉歌栗里陶潜赋,忍看监门郑侠图?
枨触汨罗忠愤恨,中年哀乐泪痕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再和沈琛笙五日有感原韵·其一》是清末诗人许南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挂冠离去、混迹于世的无奈与辛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信息:《再和沈琛笙五日有感原韵·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歌,它不仅记录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发展。
  2. 作者介绍:许南英,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曾应广储东里林家之聘为塾师。在光绪年间,他以教书为业,并参与了台南垦土化番等事务。
  3.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是在光绪二十年(1894)应唐景崧聘,协修《台湾通志》之后创作的。在这期间,许南英经历了从台内渡至远离家乡的过程,他的思想和情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4. 内容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乱世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挂冠欲去失归途”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但现实却让他陷入困境。“半壁河山光汉土”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现实的不满。
  5. 艺术特色:许南英以其精湛的诗艺著称,这首作品也展现了他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上的高超技巧。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6.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许南英个人的心境变化,也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通过对这样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一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

《再和沈琛笙五日有感原韵·其一》不仅是许南英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许南英的文学成就,也能从中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声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