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云拖地,夜痕似水,月色如银。约邻女,瓣香卜紫姑神。黄昏,环肥燕瘦惊鸿影,满院钗裙。侬心事,想柔情欲诉,细语难闻!
温存,满庭瓜果,酹向花下芳魂问。今生薄命,未卜他生?丫鬟,春风料峭空庭外,犹怯衣单。送神去,且呼姊妹,灰纸齐焚。
临江仙慢 · 春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慢·春宵》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作,由许南英创作。该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中的情感世界,通过花影、月色以及人物的微妙变化,展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倾诉的心情。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介绍:
作者背景:许南英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词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他的词多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词作内容:在《临江仙慢·春宵》中,词人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既有花影婆娑、月光洒地的幽美景致,也有黄昏时分庭院中的欢声笑语。其中不乏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爱人温柔情感的倾吐。
艺术特色:此词在艺术表现上颇具特色,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例如,将花瓣比作美人,将明月比作银盘,都形象地表达了词人的深情和细腻的感受。同时,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既期待又忧虑的情绪,使得整首词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文化价值:《临江仙慢·春宵》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宵往往与浪漫情怀和美丽梦境相联系,而这首词恰好捕捉到了这一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个人情感。
《临江仙慢·春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