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同耦堂冲泉弟分韵得二萧

良辰何处撰逍遥,病后情怀特地饶。
已觉轻寒催短腊,不愁微雨暗连朝。
草堂赌饮聊三叶,梅信探春定几椒。
取次闲街骑马出,试镫风里听饧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人日同耦堂冲泉弟分韵得二萧》是清代诗人梁同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浙江钱塘人,乾隆十二年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以忧归,不复仕。工书法,少学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后愈臻变化,纯任自然,为当世独绝。他的生平与诗歌创作均显示出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
  1. 诗歌原文
    良辰何处撰逍遥,病后情怀特地饶。
    已觉轻寒催短腊,不愁微雨暗连朝。
    草堂赌饮聊三叶,梅信探春定几椒。
    取次閒街骑马出,试镫风里听饧箫。

  2. 诗歌赏析

  • 意境与情感的描绘:《人日同耦堂冲泉弟分韵得二萧》中的“良辰何处撰逍遥”和“病后情怀特地饶”两句,展现了诗人在特定节日中寻求闲适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因疾病后的心境特别丰富复杂。
  • 自然景象的描绘:“已觉轻寒催短腊,不愁微雨暗连朝”两句通过天气变化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氛围及其心理感受。
  • 生活情趣的展现:“草堂赌饮聊三叶,梅信探春定几椒”等句描绘了与好友一起饮酒、赏花的场景,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 艺术手法的运用:整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生活哲学。
  1. 文化价值
  • 《人日同耦堂冲泉弟分韵得二萧》不仅是梁同书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风貌。
  • 此诗也展示了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以及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致入微的描述,这些特点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 历史背景
  • 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作品众多,内容丰富多样。梁同书作为其中的一员,其作品自然也不例外。
  • 清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文学创作都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梁同书的这首诗同样如此。通过了解清代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中蕴含的时代特色。
  1. 艺术技巧
  • 梁同书在《人日同耦堂冲泉弟分韵得二萧》中采用了多种艺术技巧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如使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或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1. 现代影响
  • 尽管《人日同耦堂冲泉弟分韵得二萧》创作于清朝,但其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仍有一定的共鸣。
  • 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传达的人文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主题在当代文学中仍然被广泛讨论和借鉴。

梁同书的《人日同耦堂冲泉弟分韵得二萧》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注解

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三叶:犹言三杯。清林云凤《题申维久蕉隐》诗: “惟嫌饮量胜三叶,未得陶然大道通。”通“三蕉叶”。 宋陆游《幽事》诗:“酒仅三蕉叶。”原注:“东坡自能饮三蕉叶。”

梅信:梅花开放所报春天将到的信息。

饧箫:卖饴糖人所吹的箫。语本《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郑玄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