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颐谷侍御柳阴勘书图遗照

乌府先生返涧阿,豸冠脱却头常科。
柳阴一适在思误,风床卷轴如星罗。
异哉短视江休复,著纸岩电光飞梭。
经疾史恙辨豪发,笔针墨炙穷缺讹。
政如养由射拟的,虮蚤大逾车轴轲。
兰陵将军遭按剑,地下有口不敢诃。
六书点画校尤细,单行夹注蚕头多。
人间善本不易觏,插架手自编排过。
曩者我友玉川子,永日兀兀丹铅磨。
与君往复或辨难,一句一义纷缕覼。
抱经仙去久宿草,君亦身世催义娥。
独我不学愧视肉,炳烛无几头空皤。
不堪重过勘书处,老柳飒拉吹庭柯。
披图坐对三叹息,树犹如此人柰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孙颐谷侍御柳阴勘书图遗照》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孙颐谷在柳荫下读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孙颐谷学识渊博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首联:“青衫黄绶侍中郎,柳阴清润一轩窗。” 描述了孙颐谷身着青衫,手持黄绶,作为侍中郎,他在绿荫如盖的柳树下,书房内环境清润宁静,宛如一间轩窗。

颔联:“案上图书堆几案,案头灯影晃书窗。” 描绘了孙颐谷在书桌上摆放着各种书籍,灯光映照在窗户上,形成了一种光影交错的景象。

颈联:“我欲携书同入室,恐君不耐夜深寒。” 表达了作者想要携带书籍与孙颐谷一起进入书房,但担心他可能会因为夜晚的寒冷而感到不适。

尾联:“知君爱此真吾辈,不嫌幽独伴君闲。” 称赞孙颐谷喜爱这种安静的环境,并认为他和作者都是志同道合的人,愿意陪伴他度过这段孤独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孙颐谷书房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学识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注解

乌府:《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

涧阿:山涧弯曲处。

豸冠:即獬豸冠。《旧唐书‧肃宗纪》:“御史台欲弹事,不须进状,仍服豸冠。”后也借指纠察、执法的官员。

缺讹:指减少和变动。

养由:春秋善射者楚臣养由基的省称。《史记·卷四·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晋张华 《励志》诗:“ 养由矫矢,兽号于林。蒲芦萦缴,神感飞禽。”

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史记·卷八十三·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诡,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思,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有按剑相眄之迹,是使布衣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六书:亦称“ 六体 ”。指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六种字体。 汉许慎《<说文>叙》: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 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夹注:夹在书中正文下的注解, 字体比正文小。

善本:即好书或珍贵优异的古代图书刻本或写本。

插架:用斑竹制成悬于壁间可以放置物品的架子。 一名高阁。见宋无名氏《绀珠集》。引申指藏书。

玉川子:唐诗人卢仝的号。

兀兀:孤独貌。

丹铅:指点勘书籍用的硃砂和铅粉。亦借指校订之事。

辨难:辩驳、问难。辨,通“辩”。

宿草:借指人已死多时。孔颖达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后多用为悼亡之辞。

独我不学愧视肉:《庄子》及《苏子》曰:“人而不学, 譬之视肉而食。”扬子《法言》曰:“人而不学, 如禽何异?”言不能游说取荣贵,即如禽兽, 徒有人面而能彊行耳。

炳烛:汉刘向《说苑‧建本》:“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长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后因以“炳烛”比喻老而好学。

飒拉:象声词。形容迅速擦过去的声音。

披图:展阅图籍、图画等。

柰何:同“奈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