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噶尔丹大捷

残寇疲宵遁,横冲节制兵。
我师乘锐气,谁许丐馀生。
貔虎三军合,鲸鲵一战平。
愧称谋画定,讨罪荷天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剿噶尔丹大捷》是清代诗人玄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平定噶尔丹叛乱中的战绩和胜利心情。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玄烨,即清圣祖康熙帝,清朝的第二位皇帝,世祖章皇帝第三子。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战役成功消灭了噶尔丹势力,稳定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 诗歌原文:残寇疲宵遁,横冲节制兵。我师乘锐气,谁许丐馀生。貔虎三军合,鲸鲵一战平。愧称谋画定,讨罪荷天成。
  3. 诗意解析:《剿噶尔丹大捷》描绘了清军在战斗中的英勇与胜利。诗中“残寇疲宵遁,横冲节制兵”表现了叛军败退的景象;“我师乘锐气,谁许丐馀生”则展现了清军士气高昂,势不可挡。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盛世景象。
  4. 历史背景:康熙帝时期的军事行动主要集中在对抗外敌和内部叛乱上。特别是对噶尔丹的三次征伐,不仅巩固了国家边防,也加强了与蒙古各部的和平相处,为后续的国家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5.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剿噶尔丹大捷》作为一首反映真实历史事件的军事诗,不仅记录了战争场面,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通过阅读此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康熙帝时期的政治军事状况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剿噶尔丹大捷》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它还是清朝历史和文化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清朝的历史发展,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