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景忠山

景忠远上日方阑,岩壑层层生早寒。
岭腹冻云凝玉仗,山中瑞气接仙鸾。
鸣钟涧里经声近,击鼓楼前树影残。
缭绕旌旗萦石道,六龙行处万民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景忠山》是诗人玄烨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景忠山的壮丽景色和皇家气象。下面对《登景忠山》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玄烨(清圣祖),即康熙皇帝,系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生于1654年,卒于1722年,在位六十一年。他执政期间,文武兼施,政绩卓著。
  1. 诗歌原文
  • 景忠远上日方阑,岩壑层层生早寒。
  • 岭腹冻云凝玉仗,山中瑞气接仙鸾。
  • 鸣钟涧里经声近,击鼓楼前树影残。
  • 缭绕旌旗萦石道,六龙行处万民观。
  1. 诗歌鉴赏
  • 首四句“景忠远上日方阑,岩壑层层生早寒”描绘了景忠山早晨的景象,阳光还未完全散开,山岩的轮廓清晰可见,山中透出一股冷意。
  • “岭腹冻云凝玉仗,山中瑞气接仙鸾”两句则形容山中的云雾如同凝结的玉仗,瑞气环绕如仙鸾般祥和。
  • 后四句“鸣钟涧里经声近,击鼓楼前树影残”展现了山中寺庙晨钟暮鼓的宁静,以及楼前的古树在晨雾中的倩影。
  • 最后两句“缭绕旌旗萦石道,六龙行处万民观”表达了皇家仪仗队巡礼的场景,民众围观,彰显了皇权与神圣的融合。

《登景忠山》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皇家权力与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康熙皇帝的统治风格及其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