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奉怀洪文卿阁学

满地横流仗一壶,宵分看剑忆风胡。
三年泥雪曾如梦,万里星河想不殊。
觇国屡询回纥马,筹边待献月支图。
灵槎西望多佳气,惭愧飘零到柳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夕奉怀洪文卿阁学》是清代诗人许景澄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功绩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许景澄(1735~1782),字樵野,号东皋,浙江仁和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 其诗词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有反映现实、批判时弊的创作。他的诗歌在风格上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传统,注重音律与格律,讲究意境和韵味。
  1. 作品原文
    满地横流仗一壶,宵分看剑忆风胡。
    三年泥雪曾如梦,万里星河想不殊。
    觇国屡询回纥马,筹边待献月支图。
    灵槎西望多佳气,惭愧飘零到柳蒲。

  2. 诗意解析

  • 满地横流仗一壶,宵分看剑忆风胡:描述了夜晚独自饮酒的情景,同时回忆过去征战的经历,表达了对战争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 三年泥雪曾如梦,万里星河想不殊:用“泥雪”比喻困难时期的生活,但心中仍抱有希望和信念,期待国家未来的美好;而“万里星河”则象征着遥远和辽阔,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 觇国屡询回纥马,筹边待献月支图:提到了询问回纥国的马匹以备战备,以及筹划边疆事务等待献策,展现了对国家军事和政治局势的关注。
  • 灵槎西望多佳气,惭愧飘零到柳蒲:通过“灵槎”(神话中的船只)向西望去,看到了更多祥和之气,但自己却因飘零而感到惭愧,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当时许景澄已离开官场,隐居乡间。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退休后,对过往政治生涯的一种回顾与反思,同时也可能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
  1. 名家点评
  • 《中国诗词大辞典》中对这首诗有专门的条目,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评价认为许景澄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能够准确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1. 轶事典故
  • 关于此诗的背景和创作动机,历史上有一些轶事传说。例如,许景澄曾在朝廷中担任过重要的职务,但他并不满足于权力和地位,晚年选择隐退山林,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这一选择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转变,即从追求名利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自我实现。

《七夕奉怀洪文卿阁学》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