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乞病纪恩

多病光阴负罪身,天恩今许作闲人。
堂堂千载蹉跎去,了了余生涕泪新。
草木力微安得疗,江湖心远更相亲。
衰年那有酬知日,归种山田算一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乞病纪恩》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梁鼎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梁鼎芬,字星海,广东番禺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卒于清室谥文忠。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任张之洞书院讲席,并因其在政治改革中的作用而受到重用。他在仕途上有着丰富的经历,曾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并在弹劾李鸿章时声名大噪。
  2. 作品原文
    多病光阴负罪身,天恩今许作闲人。
    堂堂千载蹉跎去,了了余生涕泪新。
    草木力微安得疗,江湖心远更相亲。
    衰年那有酬知日,归种山田算一民。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晚年因疾病而辞去官职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无奈。诗中的“多病光阴负罪身”透露出作者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天恩今许作闲人”则反映出朝廷对他的宽恕与信任。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如“草木力微安得疗,江湖心远更相亲”,既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依赖,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中年时期,当时他因为政治原因被免职。尽管遭受挫折,但朝廷还是给予他一定的宽慰,允许他退休回家。因此,该诗既是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也是对时代变迁的一种反映。

《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乞病纪恩》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清末社会的政治风貌以及文人的命运沉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本身,也能从中获得关于历史和文化的更多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