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郑君弼游鹭江诸胜

选胜肩舆转,搜奇屐齿通。
云深藏野寺,树古老秋风。
眼入青霄里,心雄碧海中。
归途霞返照,散满鹭江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郑君弼游鹭江诸胜》是一首由章甫创作的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郑君弼游览鹭江时所见的景色,诗中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对友情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选胜肩舆转,搜奇屐齿通。
    云深藏野寺,树老带秋风。
    眼入青霄里,心雄碧海中。
    归途霞返照,散满鹭江红。

  2. 诗歌赏析

  • 选胜与搜奇:章甫在诗中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和探寻。他通过“选胜”和“搜奇”两个动作,展现了自己对旅途中所见到的山水之美的赞赏。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
  • 云深藏野寺:诗句中的“云深藏野寺”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白云深处隐约可见的是古老的野寺,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 树古老秋风:诗人提到“树老带秋风”,这里的“树老”既指树木的苍老,也隐喻着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变迁,而“秋风”则给人以季节更替、物是人非的感慨。
  • 眼入青霄里,心雄碧海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心境的自由和豪迈。诗人的目光穿越到了高远的天空,内心则如同广阔的海洋一般深邃而宽广。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归途霞返照,散满鹭江红:在诗人返回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映红了整个鹭江,如同红色的晚霞洒满了江面,这既是一种美丽的景象,也是诗人旅途结束的象征。
  1. 诗歌背景
  • 《与郑君弼游鹭江诸胜》创作于清代,当时作者章甫身处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兴盛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的一种反思和记录。
  1. 艺术手法
  • 章甫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仗、象征等,使得诗歌既有形式上的美感,又有内容上的深度。例如,“选胜”与“搜奇”是对仗,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云深藏野寺”中的“云”与“野寺”则是象征,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主题思想
  • 通过对鹭江风光的描绘,以及对自己感受的抒发,章甫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要珍惜大自然,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现实,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1. 文化价值
  • 《与郑君弼游鹭江诸胜》不仅是一首诗文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人生活、文学艺术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现代应用
  • 虽然这首古诗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它所蕴含的自然美、人文情怀仍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忙碌的生活节奏忽略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学习《与郑君弼游鹭江诸胜》不仅可以让读者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与郑君弼游鹭江诸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况,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自然和谐共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