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三山景,惟馀十里程。
忽闻风夜吼,故阻客晨征。
波浪长江险,烟尘古道横。
石尤来作恶,几日到榕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此去三山景,惟馀十里程。
忽闻风夜吼,故阻客晨征。
波浪长江险,烟尘古道横。
石尤来作恶,几日到榕城。
《帆口阻风》是清代章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密切相关。章甫,字文明,号半崧,是台湾县(今台湾省台南市)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事变时,他曾经招募义军进行防御。嘉庆四年(1799年),他三次渡海赴考均未成功,于是在家设教,并重修了府学文庙,期间还捐银支持教育事业和董事工作。他的性情嗜好古文化,广泛阅读了经子百家之菁华,并且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在绝意仕途后,章甫课儿孙自娱,在当时被目为高士。诗文俱工,著有《半崧集》六卷。
章甫的《帆口阻风》以质朴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长江的波涛汹涌与旅途的艰辛。诗中描述“此去三山景,惟馀十里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忽闻风夜吼,故阻客晨征”则形象地刻画了风暴来临前的紧张气氛。同时,“波浪长江险,烟尘古道横”反映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诗的最后部分“石尤来作恶,几日到榕城”,则展现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帆口阻风》不仅是章甫个人创作生涯的一部分,也是清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也能够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