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愁妇吟

倚病含愁耐不能,闺寒枕簟冷于冰。
那堪忽断三春梦,犹对将残五夜灯。
觏我则夷艰亦既,逢君相识怅何曾。
窗前好鸟催天晓,敢上妆楼最上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夜愁妇吟》是清代章甫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

  1. 作者背景:章甫,一位性情高远的诗人,天分极高,博学多才。他不仅对经子百家之菁华有着深厚的研究,还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他的诗文俱工,尤其擅长七言律诗的创作。其生平中,他曾三次渡海赴试,皆未中,遂设教于里中,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献银赞助。他的这种不拘小节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2. 诗歌鉴赏:在《春夜愁妇吟》中,章甫用简练而富有力度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病弱女子的形象。她忍受着闺房的寒冷与孤独,面对着即将熄灭的蜡烛和断续的春风梦。这种景象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通过对比“冷”与“暖”的元素,诗人表达了对主人公境遇的同情和悲悯。诗中的“觏我则夷艰亦既,逢君相识怅何曾”一句,展现了诗人在艰难时期仍保持着真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3. 艺术特色:《春夜愁妇吟》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精湛的意象选择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上。章甫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如“闺寒枕簟冷于冰”这一形象,深刻地描绘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春夜愁妇吟》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思想广度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作品提供了一种理解过去和反思现实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