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安桥

山川大类洛阳观,雄冠中州镇万安。
鳌驾几时填海缺,鲸奔当日卷天寒。
三千石骨工交磴,廿一潮头约倒澜。
读罢手书忠惠记,垂虹终古跨江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万安桥》是清代章甫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万安桥的壮丽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章甫:

  1. 作者介绍
  • 章甫(1760~1816),字文明,号半崧,台湾县人。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的尊重。
  1. 诗歌原文
    山川大类洛阳观,雄冠中州镇万安。鳌驾几时填海缺,鲸奔当日捲天寒。三千石骨工交磴,廿一潮头约倒澜。读罢手书忠惠记,垂虹终古跨江干。

  2. 诗中描绘

  • 山川壮丽:诗中的“山川大类洛阳观,雄冠中州镇万安”形容了万安桥附近的自然风光,如同洛阳观一样宏伟壮观,位于中州的中心地带。
  • 人文历史:通过“鳌驾几时填海缺,鲸奔当日捲天寒”表达了人们对古老建筑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鳌驾”、“鲸奔”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结构严谨:诗句之间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
  1. 社会影响
  • 文物保护:2022年8月6日,万安桥发生大火,导致大部分桥体烧毁坍塌。两年后,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实施万安桥修复项目。这一事件不仅考验了万安桥的修复技术,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文化传承:修复后的万安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其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都得到了高度评价。

章甫的《过万安桥》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它也是一段历史的回忆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