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雨后过历山

山涧过微雨,石路纤无尘。
麦气入初夏,余花犹恋春。
泠泠一泉落,屈曲山之根。
乘兴无近远,延沿穷其源。
山灵有真契,不厌我来频。
忘情友麋鹿,我本山中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首夏雨后过历山》是一首清诗人符兆纶创作的诗

这首诗作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夏季初雨过后的自然景象。以下是对该诗更深层次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符兆纶生活在清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2. 作品原文:《首夏雨后过历山》山涧过微雨,石路纤无尘。麦气入初夏,余花犹恋春。泠泠一泉落,屈曲山之根。乘兴无近远,延沿穷其源。山灵有真契,不厌我来频。忘情友麋鹿,我本山中人。
  3. 整体翻译:在这首诗中,作者详细描绘了雨后经过历山时所见到的景象。山中小路被细微的雨滴润泽,显得格外清新无尘。随着夏天的到来,麦田的气息渗透进初夏的空气中,而那些尚未凋零的花朵仍留恋春天的气息。山间有一泉水泠泠作响,它曲折地流经山的深处。诗人沿着这条溪流一路走去,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最后两句“山灵有真契,不厌我来频。忘情友麋鹿,我本山中人”表达了与自然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山林生活的深深眷恋。
  4. 词句注释:该诗中的“首夏”、“微雨”、“石路”、“麦气”、“余花”等词汇都富有象征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山水画面。
  5. 白话译文:在这首简短的诗歌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夏的山村风景画。诗中“山涧过微雨,石路纤无尘”描绘了山路上的清新景象;“麦气入初夏,余花犹恋春”则传达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泠泠一泉落,屈曲山之根”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乘兴无近远,延沿穷其源”表达了诗人游览山水时的随性与自在;最后两句“山灵有真契,不厌我来频。忘情友麋鹿,我本山中人”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6.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某个山区时所感怀。由于诗人身处繁华都市之中,对于自然之美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因此,他选择在这样的季节里到山中旅行,希望能更加亲近大自然,感受那份原始的宁静与美好。
  7. 名家点评: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夏季雨后山区的美丽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8. 轶事典故:关于这首诗的更多轶事或典故可能不多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刻观察和体验。

《首夏雨后过历山》不仅是一首描写夏日雨后山村景色的诗歌,还是一次心灵之旅的记录。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简朴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