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土乃成埙,八音有瓷作。
桐材易以制,取韵果奚若。
尝闻古琴台,列瓮宛藏橐。
鸣弦应虚响,风籁转松壑。
谁令哀玉弹,翻向陶家托。
修内重官窑,供御想如昨。
希声代传宝,长奉歌风乐。
赋质谢虫穿,无劳鞠通索。
古黝隐沈沈,冲然具元泊。
鉴赏自天题,浮光映铜雀。
奉敕题古瓷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敕题古瓷琴》是清代诗人梁诗正的作品。这首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才华,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瓷器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与音乐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中的“烧土乃成埙,八音有瓷作”,直接表达了古人对瓷器工艺的极高评价,认为其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器皿,更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强调了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和魅力。
诗中通过“桐材易以制,取韵果奚若”表达了制作古琴需要精心挑选桐木,并且要注重音色的和谐。这种对细节的追求反映了古人对于艺术完美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文人墨客与古琴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
诗中“尝闻古琴台,列瓮宛藏橐”,则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琴台旁,感受着那悠扬的琴声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古琴艺术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古代文人生活的一种向往。
诗中的“谁令哀玉弹,翻向陶家托”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里提到的“陶家”,可能指的是制作陶瓷的窑厂,而“哀玉弹”则暗指那些被遗弃或转手的艺术珍品。这反映了作者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通过对《奉敕题古瓷琴》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古瓷琴艺术的一次赞颂,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化的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