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绵山途中作

策蹇寻名山,翘首望空翠。
峰峦势嵯峨,迢迢远难致。
迤逦缘溪行,逼仄常恐坠。
众鸟多幽声,群木饶古意。
午鸡鸣荒村,远磬闻山寺。
旷野景既殊,境幽人亦异。
未及事登临,吾心亦已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绵山途中作》是清代梁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短小的作品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游历绵山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境。以下是具体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策蹇寻名山,翘首望空翠。
    峰峦势嵯峨,迢迢远难致。
    迤逦缘溪行,逼仄常恐坠。
    众鸟多幽声,群木饶古意。
    午鸡鸣荒村,远磬闻山寺。
    旷野景既殊,境幽人亦异。

  2. 诗人介绍

  • 梁浚(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尤其是山水田园诗,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游绵山途中作》采用了典型的白描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深远的意境。诗中“策蹇寻名山”表明了诗人不畏艰难,坚持追求理想的精神。
  • 情感表达:通过对绵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情感。诗中的“众鸟多幽声,群木饶古意”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而“旷野景既殊,境幽人亦异”则透露出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通过了解《游绵山途中作》的作者背景、作品原文和艺术特色,可以感受到该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