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城二石人歌

辞汉金人泪暗滴,何处摸挲叹铜狄。
岿然不见鲁灵光,一例西风吹瓦砾。
石人乃得全天年,偶立千秋古道边。
乐安大守尔谁是,姓氏犹在名无传。
古道离离遍禾黍,但向斜阳日延伫。
千呼万唤不肯回,忍睹蓬莱变尘土。
日暄雨洗换年光,碧藓红萝作绣裳。
纸钱飞散白蝴蝶,寒食何人浇酒浆。
斫冰词客好事者,独往驱车吊原野。
古隶龙文拓寄来,翠墨寒涛我心写。
宇文石鼓等儿孙,苦县光和是弟昆。
遥知月冷清霜夜,石人相对语精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鲁城二石人歌》是清代诗人盛百二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盛百二是清朝的诗人,具体生卒年不详,有诗作传世。
  • 作品流传:这首诗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流传途径,但据现存资料显示,它曾被朗诵过,并被后人收录进不同的文献中。
  • 历史时期:《鲁城二石人歌》创作于清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文学追求。
  1. 主题内容
  • 历史沧桑:诗中通过描写鲁城的两座石人在西风中默默站立的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古迹的消逝。
  • 人物情感:通过对“金人”流泪、“铜狄”摸挲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代人物对故土的眷恋和哀愁。
  • 自然景物:诗中提到了“千呼万唤不肯回”的古道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凄凉的氛围。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金人”流泪、“铜狄”摸挲等,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 语言风格:盛百二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能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严谨,从开头到结尾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形成了完整的意境。

《鲁城二石人歌》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沧桑和社会变迁的文学作品,也是盛百二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