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宋中丞牧仲

忆昔宦游日,匡庐愧使车。
归来三十载,未致一行书。
清兴因贫减,颠名为病除。
多公持节钺,犹及访闲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宋中丞牧仲》是明代诗人笪重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清朝时期,体现了诗人对往昔宦游生涯的缅怀和对当前贫苦境遇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笪重光,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生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句容。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仅工书画,还擅长诗的创作。《答宋中丞牧仲》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复杂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政治态度。
  2. 作品原文:《答宋中丞牧仲》的原文如下:忆昔宦游日,匡庐愧使车。归来三十载,未致一行书。清兴因贫减,颠名为病除。多公持节钺,犹及访闲居。
  3. 诗意解读: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宦游生涯的回忆,以及当前的贫困状况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忆昔”两句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对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接着,通过“归来三十载,未致一行书”展现了诗人长时间未与外界联系,孤独寂寞的处境。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与对未来可能有所作为的期待。
  4.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内心独白的方式,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巧妙地融入诗句之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又充满了个人色彩。
  5. 历史背景:笪重光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作创作于清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通过对《答宋中丞牧仲》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是笪重光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的真实反映。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作品提供了深入了解明代文学和清代社会文化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