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鹜乱池塘。啄稻争梁。是谁竿木早逢场。一样玉昆难竞爽,迢水乌伤。
梦短别情长。泪滴千行。莫言前后有沉扬。勘破功名如泡影,心地清凉。
浪淘沙 · 丙子礼闱揭晓,芸斋又报罢,盖已三黜于春官矣,寄示一解,次韵奉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丙子礼闱揭晓,芸斋又报罢,盖已三黜于春官矣,寄示一解,次韵奉慰”是一首清代诗词。在这首作品中,许诵珠通过描绘雁鹜乱池塘、啄稻争梁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科举考试失败的失望和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丙子年的科举中,诗人芸斋未能成功入选,连续三次落选于春官。这种经历在当时的文人中并不罕见,但每一次的失败都足以让人心灰意冷。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失落之中,而是选择以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文化修养。
许诵珠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雁鹜乱池塘,这些意象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心境的动荡。啄稻争梁的动态画面,则生动地反映了芸斋对于功名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科举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许诵珠在诗中多次提及“玉昆”和“乌伤”,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透露出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重视。他通过这样的表达,强调了即使在挫折面前,也应保持一颗清明的心。正如诗中所言:“勘破功名如泡影,心地清凉”,诗人鼓励人们在功名利禄之外寻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许诵珠不仅是一个擅长诗词创作的文人,更是一个有着深刻人生感悟和文化追求的学者。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艺术成就,更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理解这首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在阅读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时,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