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祠

歇马龙山傍古城,椒浆一掬拜先生。
清流已尽封疆狱,汗简犹高俊及名。
弟子能为文信国,友朋何憾窦游平。
墓门寂寂松楸老,似听啼鹃带血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左忠毅公祠》是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左忠毅公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少受学黄宗羲,精《易》工诗,名闻禁中。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乡试,四十八年(1709)奉旨赴武英殿书局编纂《佩文韵府》,因病乞归,终老林下。其诗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为清初一大家,词曾师从表兄朱彝尊,能博采众长,不拘一格,以白描、情韵取胜。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诗如下:
    历历三朝事,他时发指冠。贤人当横决,国势必摧残。
    俎豆新楹肃,乾坤正气完。如何乡后辈,偏有孔都官。
  • 白话译文:
    历经三代王朝,将来必将爆发战争。贤人应当挺身而出,国家势必遭受摧残。祭祀用的器具整齐严肃,天地间正气得以保全。为何乡里后辈,却偏偏有孔都官这样的人物?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在《左忠毅公祠》中,诗人通过对左忠毅公祠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诗人通过对祠堂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英雄的不朽精神。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1. 写作背景
  • 《左忠毅公祠》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正值国家动荡时期,社会矛盾重重,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左忠毅公祠作为历史上著名的纪念地,诗人通过创作这首诗,旨在表达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左忠毅公祠》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歌,更是诗人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雅情怀,还可以深刻理解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