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青岛新居

海色苍茫外,还疑别一村。
窗虚山作画,林密树为门。
宴坐时忘我,携行或弄孙。
不知寰宇内,万里战云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青岛新居》的文学魅力

在阅读《题青岛新居》这首诗时,不难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而是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清朝时期的劳乃宣通过五言律诗形式,表达了对家乡青岛的新居所的情感。

这首诗歌的第一句“海色苍茫外,还疑别一村”,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辽阔无垠、风景如画的景象中。诗人站在海边,眺望远处,心中不禁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种感受可能源于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新生活的期待。接下来,“窗虚山作画,林密树为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新居的环境。窗户虽小,却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而树木繁茂,仿佛构成了一道道自然的门户。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出他对新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正当诗人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时,第三句“宴坐时忘我,携行或弄孙”却带来了一丝忧虑。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似乎在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同时也担心战争的阴云会再次笼罩这片土地。这种情感的转折,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复杂性,使其不仅仅是一篇单纯的游记或咏物诗,而是一篇包含了丰富情感和深刻思考的作品。

最后一句“不知寰宇内,万里战云昏。”更是点明了整首诗的中心主题——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向往。尽管诗人身处异国,但无法忘记家乡的安危,也无法摆脱对战争的担忧。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题青岛新居》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

《题青岛新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清朝时期青岛社会风情和人民生活状态的独特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