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吠疏篱客到门,诗成脱稿又黄昏。
花能解语迎人笑,风亦知书把卷翻。
叶未经霜浓不淡,炉须下火冷才温。
痴儿也晓闲思饮,报说床头酒一樽。
初冬漫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冬漫兴》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傅于天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还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初冬漫兴》的作者是傅于天,字子亦,号览青,是清朝咸丰至光绪初叶的一位人物。他生于东势角(今台中东势镇),一作朴仔口庄(今丰原市朴子里)或翁仔社。为邑生员的傅于天,二十六岁卒,其一生以耕读自励,曾在大甲溪边构草堂,额曰「肖岩」,躬率子弟在其中耕读。
创作特点:《初冬漫兴》在傅于天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诗句描绘了一个初冬傍晚时分的画面。首句“犬吠疏篱客到门”便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又宁静的乡村画面,让人联想到深秋时节的暖阳与微风。
诗意解析:“诗成脱稿又黄昏”反映了傅于天的创作过程,他在完成作品后,已是傍晚时分,这种时间上的感受使得诗歌充满了时间的紧迫感和生活的充实感。“花能解语迎人笑,风亦知书把卷翻”两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花朵仿佛具有了语言能力,能够迎接来访者的微笑;风则被赋予知晓书本知识的智慧,可以随意翻阅书籍。
《初冬漫兴》不仅是傅于天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生活、自然以及文学艺术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傅于天高超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入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和谐与人文精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