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公子 · ·讯使

前月行人去,屈指来何暮。叩户料应来,乡音传尺素。
尺素几行馀,不见故人书。难道不相忆,沉吟双鲤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醉公子·讯使”并非是清代作品,而是明代彭孙遹的诗作。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醉公子·讯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彭孙遹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彭孙遹(1637年—1700年),字骏公,号玉泉生,江苏无锡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尤以诗词见长。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同时也不乏对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的细腻描绘。彭孙遹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早年因参与抗清活动而名声大噪,后虽隐居不仕,但其文学成就仍被后人广泛传颂。

“醉公子·讯使”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眷恋展开。诗中“前月行人去,屈指来何暮”一句,描绘了朋友离去的情景,而“叩户料应来,乡音传尺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时刻的期待与喜悦。然而,当诗人期待中的回信迟迟不来时,“尺素几行馀,不见故人书”,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望与无奈。这种心理的转变,通过“难道不相忆,沉吟双鲤鱼”得到了深化,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在艺术手法上,“醉公子·讯使”同样展现了彭孙遹的深厚文学功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秋云澹”、“红藕香”等自然景物,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寓意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醉公子·讯使”是一首典型的明代诗歌作品,由清代文学家彭孙遹创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韵味和魅力,以及诗人对于友情、故乡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