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台纪事五十韵

台郡归疆域,于今近百年。
禹功疑不到,昭代迥无前。
祖德天同覆,沧州地岂偏。
云台凭虎将,水战厉戈船。
荡荡烽烟靖,林林闽广迁。
但教勤土物,何恤授民廛。
治具提纲领,瑕疵尽弃捐。
时清消故垒,土沃辟良田。
貔虎军容整,番黎性命全。
门楣惟贵女,嗣续竟迷先。
指稔忘年老,文身倚态妍。
束腰藤带阔,剺耳竹轮圆。
短织厖毛罽,斜簪雉尾颠。
鹿弓柔逊弩,螺壳小于钱。
踏臂歌鸣豫,闻箫手可牵。
翠看花插鬓,黄结果为钿。
力健飞猱走,风淳鼓腹眠。
帆樯频辐辏,市井竞喧阗。
饱暖生宜厚,矜奢性所便。
舆台曳纨绮,歌管费杯棬。
牡砺装垣细,槟榔刺齿鲜。
讼从需后缀,升与因为缘。
搜粟官符急,徵兵尺籍悬。
帨巾呼贱隶,挈属走班联。
神助涛波涨,威从制府宣。
七旬苗舞羽,百日景投渊。
自此星轺出,能令雨化延。
苞桑将册载,芽蘖虑三愆。
田鼠形疑虎,蚍蜉志慕膻。
咨询诚切矣,章奏必行焉。
圣主勤民隐,遐方仰道平。
蓁艿除积弊,寮寀共陶甄。
拔韭须连本,扶犁莫越阡。
星星咸薙发,狉狉悉随肩。
堆案无留牍,调琴有改弦。
白衣休伏橹,红粟尽登舷。
宽猛原相济,刚柔慎与权。
终期无旷土,所赖熟筹边。
昨岁衔天语,扬帆涖海壖。
虽馀揽辔志,不待悯农篇。
陌洒如膏雨,畦萦灌稻泉。
民番巡两路,旗鼓阅双旃。
角射云生的,鸣呵柳拂鞯。
壮观真泛海,归棹去朝天。
岛屿辞鹓鹭,蓬莱会偓佺。
渡洋更十二,到浙路三千。
户户康衢祝,山山御气连。
扶桑看出日,丛桂忽霏烟。
葵向何知暑,凫飞更着鞭。
遥瞻五云里,南极紫宸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巡台纪事五十韵》是清代诗人汤世昌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巡台纪事五十韵》的内容与特点:

  1. 作品原文
  • 内容概述:《巡台纪事五十韵》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跨越数百年的时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深切期盼。全诗不仅记录了台湾自古以来的历史变迁,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
  •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五言古诗形式,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其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采,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诗句中融合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历史感悟,使得整首诗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艺术的审美价值。
  1. 主题思想
  • 历史反思:《巡台纪事五十韵》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前国家政治、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通过对过往事件的叙述,反映出作者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
  • 时代精神:诗歌中的“治具提纲领”,体现了作者对新时代下治国理政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局限于政治领域,更涵盖了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展现了一种全面的、前瞻性的时代精神。
  1. 历史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晚期,正值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笔触,记录了台湾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变化,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 地理特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归属和使用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巡台纪事五十韵》中提到“禹功疑不到,昭代迥无前”,这不仅是对台湾自古以来地理位置的描述,也隐含了对台湾历史归属的探讨和评价。
  1. 艺术手法
  • 象征与隐喻:在这首诗中,作者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如“云台凭虎将”暗示着国家军队的强大与威武,“林林闽广迁”则表达了民众的迁徙与适应。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对比与对照: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不同阶段,诗人展示了国家的发展和变迁。例如,“时清消故垒,土沃辟良田”这一对比,既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又表达了战后重建和发展的成果。这种对比与对照的运用,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深刻。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巡台纪事五十韵》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历史价值体现在它真实记录了一个地区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可以为后来的研究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文化价值: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例如,诗中的“祖德天同覆”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和传承;“貔虎军容”则展现了当时军队的强大和雄壮,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巡台纪事五十韵》不仅是一部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清代的历史和文化,还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历史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