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一夜作

梧桐移月影移扉,银汉迢迢夜漏稀。
古驿三更人未卧,碧天一字雁初归。
病躯不为闲愁瘦,诗橐偏因秋色肥。
白发萧萧过半世,恍如蝶梦恋花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前一夜作》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石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佳节前夕的所思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石宝,字邦彦,号熊峰,明真定府藁城人,成化二十三年与兄石玠同举进士。他与修《大明会典》,累擢为礼部尚书兼学士掌詹事府事,授检讨。嘉靖三年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守己鲠狷,持论坚确,进退凛然。辞归时襆被一车而已,都人叹其廉洁。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梧桐移月影移扉,银汉迢迢夜漏稀:描述了夜晚时分,月光透过树叶洒落在门前,银汉(银河)遥远而清晰,夜深了,夜漏声稀疏地流淌。
  • 古驿三更人未卧,碧天一字雁初归:古驿道上的人直到三更还未入睡,而远处的一行大雁刚刚归来。
  • 病躯不为闲愁瘦,诗橐偏因秋色肥:即使身体有病,也不因闲愁而消瘦;秋天的色彩丰富了他的诗囊。
  • 白发萧萧过半世,恍如蝶梦恋花飞:岁月已逝,白发飘散,就像梦境一般虚幻。
  1. 诗歌鉴赏
  • 意象生动:诗中的“梧桐”、“月影”、“银汉”等自然景象描绘得十分细腻,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 情感深沉: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还表达了对人生、岁月流转的感慨。
  • 语言优美: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不失华丽,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中秋前一夜作》不仅是一首描绘中秋节夜景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抒情佳作。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深感悟。

相关推荐